第一百八十五章 打了回去-《后锋》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仲明的话其实大家都能明白。所谓入关不容易,并关或者关宁军不好打,这些年虽然战事不断,但在楚钟南的带领下,小北荒的军队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对火器方面的应用,更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比如火枪,真正出身小北荒的几支军队,尤其是号称第一强军的第四方面军,总装备量已经达到了将近两万杆,而且全部都是按照楚钟南的要求所制造的燧发火枪。但这还只是其次。燧发枪虽然不像火绳枪那样需要随时预备着火源点火,但弹药装填方面并没有我少改善。对此,楚钟南当年逃出定州所用的那一招就获得了大范围的应用。
那一年在定州,楚钟南随手抽出火统便可以开火,除了因为他的火统是燧发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用纸壳将弹药固定在了枪管之内。这种方法虽然对弹药的射程有不小的影响,但近距离内却十分有效。而这种方法经过小北荒兵工厂研究所的一番试验,很快便应用到了各种火枪身上。纸壳固定弹药的方法也直接就改成了纸壳子弹。那是一个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药和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和火绳枪比起来,这样简化的步骤使燧发枪的射速提高了一倍:使用纸壳子弹的燧发枪兵,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2-33发甚至更多,这使他们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是软弱无力的了。而且很快,在楚钟南的安排下,他们又有了刺刀。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改进加上三段击的射击方式,才是楚钟南和他领导下的小北荒总是能克敌制胜地最大法宝。只是可惜,小北荒的各级将领对此一清二楚,满清那边却是根本就没有人想到或者看出来。过往交手之中,那些只知道一根筋骑马持刀向前冲的家伙屡屡吃亏,却依旧“死性不改”,根本懒得去寻找其中的原因或者新地对敌办法。只是,小北荒的这些火枪制造速度并不快,即便是有楚钟南所提供的流水线制作工艺和标准计量器具帮忙,每个月也不过才只能制作不到一千杆,而且损坏率极高。为此,楚钟南没少找兵工厂孙元化等人的麻烦,可惜,孙元化根本就不买楚钟南的帐,而那些担任技师地葡萄牙人虽然尊敬楚钟南,却跟孙元化穿一条裤子,虽然还有不少工匠对楚钟南言听计从,可制造火枪所用的材料太差,想要改进,以小北荒的实力实在是太过艰难,楚钟南也只有捏着鼻子自认倒霉。当然,除去这些原因,还有就是小北荒的硝石储备不足,这种制作火药所需的三大材料之一即便是日本也不出产,小北荒得到硝石的三种方法,一是通过荷兰人从南洋购进,二是通过调查局到大明境内偷偷购买,因为大明一向是禁止硝石出口的;还有,就是本土制作,使用粪便制作土硝。可是,即便如此,硝石依旧远远敷使用。
当然,虽然火药不足,但楚钟南这些年一直都没有让小北荒停止火药的战略储备,对付一两场大战还是足够的。只是,即便是能够接连打败满清,再打败关宁军,入关之后,因为从京城传出的小北荒学习农民军“平均地权”地传闻所造成的影响,那些各地的士绅地主肯定会对小北荒持怀疑甚至是反对的态度。
而极有可能,那些士绅还会组织军队抵抗小北荒。可是,小北荒的这些人都清楚的知道,中原大地已经是哀鸿遍野,饿千里,如果他们进关之后不能迅速地平定局面,那么,他们可能就不得不去面对樂祯今天所面对的局面。而对付那种局势,樂祯和他的大明朝廷是用的一个“杀”字,可这种方法小北荒能用吗?别人不好说,楚钟南自己的态度却是早就铁板钉钉地放在那里了,他绝不会靠大规模地杀戮来稳定国家局势。
……
“云台(耿仲明字)说的不错。老孔刚才想的,皇太极囿于目前的形势而向大明称臣,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既然已经被许多人放到了对立面,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缚手缚脚。只要我们面前还有一个叫满清的敌人挡着,就给我打,直到这个敌人彻底倒下,大清这个国家消失,我们才能暂时停手。大家明白吗?”楚钟南说道。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对了,那个索尼不是跑到北京去了吗?你们调查局有没有消息?”楚钟南又向一个坐在角落地调查局局长江冬问道。说起这个江冬,在小北荒高官的为数不少地三国迷中还有个外号,叫做“小霸王”。只可惜,比起传说的江东孙伯符,这位“小霸王”武力绝差,当年小北荒刚刚组建军队地时候,甚至连预备役都没能考上。不过,体质上差劲却转变成了江冬脑力上的优势。原属情报局地他在调查局组建之后,成功的达成
南的目标,就连那个洪承畴的身边都被他安下了钉子回卢象升收拾张家口八大汉奸商户,表面上是林喜带着厂卫帮的暗手,实际上却是江冬在帮忙。
第(1/3)页